
有时候真觉得,服务器这玩意儿,跟人一样,累了也会罢工。前两天我还在办公室里跟同事吹牛,说阿里云的香港节点多稳,结果当天晚上就被啪啪打脸。那天晚上我正准备上线一个小项目,结果发现怎么都连不上,SSH死活不通,网页也打不开,心里咯噔一下,第一反应还以为是自己代码写炸了,结果一查,工单区、微信群、甚至知乎上全在刷屏:阿里云香港服务器崩了。
阿里云香港服务器崩溃这事儿,真不是第一次见
说起来,阿里云香港节点出问题,好像也不是头一回了。去年有一次,我记得特别清楚,正好赶上双十一前夕,大家都在加班备战,结果服务器突然抽风,业务全挂,老板在群里连发十几个问号,气得差点把我拉黑。那次我还特意去翻了下阿里云的公告,官方说是“网络波动”,但据说其实是机房那边的光纤被挖断了。你说离谱不离谱?我在V2EX上看到有哥们吐槽,说“阿里云香港节点就是个玄学”,有时候快得飞起,有时候慢得像蜗牛,崩了也没人能说清楚到底为啥。
其实吧,这次崩溃我一开始还真没往阿里云头上想,毕竟平时用得挺顺的。后来看到朋友圈里一堆人都在骂,才意识到不是我一个人倒霉。说实话,阿里云的工单系统那天也挺惨的,基本上提了工单就石沉大海,客服估计都快被骂哭了。有人说,香港节点本来就带宽紧张,遇到大流量或者攻击就容易出事。对了,顺便说一句,我在《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》这本书里看到过,作者提到过“跨境带宽瓶颈”这个词,说香港机房其实一直是个高风险点,尤其是遇到大促或者节假日,流量一上来就容易炸。
我有个朋友在深圳做跨境电商,他那天直接损失了好几万,说是广告费全打水漂了,网站打不开,客户全跑了。你说这事儿怪谁?阿里云肯定不认账,赔偿也就那点服务费,根本不够塞牙缝。其实我觉得吧,做云服务的这些厂商,出了事都喜欢用“不可抗力”来搪塞,什么DDoS攻击、机房故障、网络波动,反正就是不认自己锅。可问题是,咱们这些用云的,出了事只能自认倒霉,迁移又麻烦,换平台还得重新备案,真是左右为难。
说起来,阿里云香港节点的性价比其实还行,速度快,延迟低,特别适合做亚太业务。可惜就是不稳定,动不动就抽风。有人说用AWS、Google Cloud会好点,但价格贵得离谱,小公司根本用不起。其实我有时候也想,是不是该多备几个节点,万一哪天又崩了还能切换。可说实话,预算有限,老板又抠,能省就省,哪有那么多冗余资源。
对了,差点忘了,前几天我还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分析,说阿里云香港节点之所以容易崩,是因为“资源超卖”太严重,机房里塞了太多客户,带宽和算力都被榨干了。这个说法我觉得挺有道理的,毕竟每次出事,都是高峰期,平时用着还行,一到节假日就拉胯。其实我也说不准,毕竟咱也不是运维工程师,具体啥原因谁知道呢。
说到底,云服务器这东西,真的是“用着用着就习惯了”,崩了也就骂两句,过两天还得继续用。你说这事是不是挺扯的?哈哈。反正我现在已经养成了定期备份的习惯,能多备一份就多备一份,谁知道哪天又来个大崩溃。说实话,阿里云香港节点要是再这么不靠谱,估计以后真得考虑换家了。可换了又能咋办呢?到头来,还是得看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