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一次我在公司茶水间碰到老王,他一边搅咖啡一边跟我抱怨,说他最近被亚马逊云服务器折腾得够呛,尤其是选香港节点这事,真是让人头大。我当时还没太在意,心想不就是选个区域嘛,能有多难?结果没过两天,轮到我自己上手,才发现这事儿真没想象中那么简单,甚至有点玄学的意思。
亚马逊云服务器选择香港,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
我第一次用AWS的时候,还是在大学里跟着老师做实验,那个时候根本没考虑过选哪个区域,反正老师说用美国东部就用美国东部,谁管延迟高不高,反正能连上就行。后来进了公司,客户一开口就说“我们主要面向大陆和东南亚用户,能不能把服务器放香港?”我当时还挺自信地说“没问题,AWS香港区域很成熟了”,结果一查,发现香港节点的价格比新加坡还贵,资源还经常抢不到,真是有点离谱。
说起来,AWS香港区域(ap-east-1)上线也有几年了,2019年才正式开放,之前还得申请白名单才能用。我记得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吐槽,说香港节点经常资源紧张,尤其是高配实例,根本抢不到。后来我在AWS官方文档里也看到过类似的说明(Amazon Web Services, 2023),说香港区域的部分实例类型确实供应有限。你说这事儿怪不怪?明明离大陆最近,按理说应该最方便,结果反而成了最难搞的一个。
其实吧,选香港节点最大的问题还是带宽和价格。带宽贵是真的贵,我有个朋友在AWS香港开了个t3.medium,结果流量一多,账单直接翻倍。他还跟我说,AWS香港的出口带宽比新加坡贵了快一倍,真是让人肉疼。后来我查了下,确实有不少人吐槽这个问题,甚至有人专门写了篇博客分析AWS各区域的带宽价格差异(见“Cloud Pricing Comparison 2023”)。说白了,香港节点就是贵,谁用谁知道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为什么大家还都盯着香港节点呢?其实原因也挺简单的,主要还是延迟低。你要是面向大陆用户,香港节点的延迟一般能做到30ms以内,新加坡怎么也得50ms起步。之前有个客户非要用东京节点,结果一测延迟,直接飙到80ms,用户体验直接拉胯。后来我在《高性能网站建设指南》里看到,延迟每增加20ms,用户流失率就会上升2%(O’Reilly, 2012),这数据虽然有点老,但放到现在也差不多。
对了,顺便说一句,AWS香港节点有个很坑的地方,就是有些服务还不全。比如我之前想用AWS Lambda做个自动化脚本,结果发现香港区域还没开通,真是让人无语。后来只能退而求其次,选了新加坡,虽然延迟高点,但总比啥都没有强。其实我有时候也挺纳闷的,AWS都2024年了,怎么香港节点的服务还这么不全?难道是政策原因?还是资源分配问题?我也说不准,反正用起来就是各种不顺。
有人说,既然香港节点这么难用,干脆别选了,直接上新加坡或者东京不就完了?但问题是,客户要的就是低延迟,没办法。其实我后来也想明白了,选香港节点就是个权衡,贵是贵点,服务不全也得忍,谁让咱们的用户都在大陆呢?有时候还真得看需求,不能一刀切。
还有一个事,AWS香港节点的备案问题。虽然香港不用像大陆那样搞ICP备案,但有些客户非要问“会不会被墙?”我只能说,AWS香港节点被墙的概率确实比大陆低多了,但也不是绝对安全。之前有个哥们在V2EX上发帖,说他的网站用AWS香港,结果某天突然打不开,查了半天才发现是被GFW误伤了。你说这事儿能怪谁?反正我现在都建议客户备个案,能多一层保障就多一层。
说实话,我现在每次给客户推荐AWS香港节点,心里都得打个鼓。你说选吧,贵、资源紧张、服务不全,不选吧,延迟又高,客户还不乐意。真是左右为难。其实我有时候也挺羡慕那些做欧美市场的同行,选个美国节点,啥都不用操心,价格还便宜。可惜咱们做的是亚太市场,这些事儿还得自己扛。
对了,差点忘了说,AWS香港节点的安全组和网络配置也有点小坑。比如有一次我开了个EC2,结果怎么都连不上,后来才发现默认安全组没开22端口。你说这事儿怪不怪?明明别的区域都没问题,偏偏香港节点就得多留个心眼。后来我在AWS官方论坛上看到不少人都踩过这个坑,看来不是我一个人倒霉。
其实说到底,AWS香港节点就是个“又爱又恨”的存在。你要说不用吧,延迟高,客户不乐意;你要说用吧,贵、资源紧张、服务不全,还得提心吊胆。说白了,这事儿就得看你怎么权衡,反正我现在已经习惯了,每次选香港节点都得多留个心眼,谁让咱们做的是亚太市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