震惊!香港阿里云服务器竟然崩溃了!

频道:香港云服务器 日期: 浏览:11

其实我一直觉得,服务器这玩意儿,平时你根本不会在意它的存在,只有在它崩溃的时候,才会突然意识到它有多重要。就像那次香港阿里云服务器崩溃,事情发生得特别突然,甚至有点让人措手不及。

香港阿里云服务器崩溃

我记得那天是周五,下午三点多,正好赶上我们团队要上线一个新功能。说实话,谁都没想到会出事。前一天还在群里讨论要不要加个监控脚本,结果第二天就直接“翻车”了。最开始是前端同事在群里说页面打不开,我还以为是他本地缓存问题,结果一查,连SSH都连不上。那一刻,心里其实有点慌——毕竟香港节点一直是我们对外服务的主力,挂了就等于全线瘫痪。

后来我在知乎上看到,有人说“云计算的高可用性其实是个伪命题”,当时还觉得有点夸张。可那天我是真的有点信了。你说,阿里云这种大厂,按理说应该有一套很完善的容灾机制吧?但现实就是,哪怕你买了多可用区部署,遇到大规模故障,还是只能干着急。根据阿里云官方的公告(阿里云,2024年3月服务中断报告),那次事故是因为数据中心的核心网络设备异常,导致部分区域大面积断网。说白了,云上也不是绝对安全的。

震惊!香港阿里云服务器竟然崩溃了!

不过话说回来,崩溃这事儿,真不是第一次遇到。大三那年我接了个外包项目,客户非要用香港节点,说是“离东南亚用户近,访问快”。那会儿我还不太懂云服务器的底层原理,觉得反正买了就能用。结果上线不到一周,服务器就因为DDoS攻击被封了IP。那次我才明白,云服务器的“弹性”其实也有边界,尤其是遇到极端情况,很多时候你只能靠自己临时救火。

有意思的是,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,发现其实云服务商的SLA(服务等级协议)里,都会有一堆免责条款。比如阿里云的SLA里写得很清楚,因“不可抗力”导致的服务中断,平台不承担赔偿责任(阿里云SLA,2023)。这让我开始反思,所谓的“上云”,到底是降低了风险,还是把风险转移了?

当然,也不能全怪云厂商。毕竟,网络设备、机房电力、甚至是运营商的骨干链路,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,都会引发连锁反应。正如《云计算安全与风险管理》一书中提到的:“云计算的本质是资源共享,风险也随之扩散。”(王伟,2021)我觉得这话挺有道理。你以为买了云服务就万事大吉,其实只是把一部分不可控交给了别人。

震惊!香港阿里云服务器竟然崩溃了!

说到底,服务器崩溃这种事,谁都不想遇到。但真遇上了,除了第一时间排查、联系云厂商、启动应急预案,好像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。那次香港阿里云崩溃后,我们团队临时切换到新加坡节点,虽然延迟高了点,但总算把服务救了回来。事后复盘时,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自建灾备,或者多云部署。可说实话,预算和人力都有限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
有时候我会想,云计算是不是也像城市里的自来水,平时你根本不会注意它的存在,只有停水那一刻,才会发现它有多重要。也许这就是所谓的“基础设施焦虑”吧。反正现在每次上线新项目,我都会多加一层监控,哪怕只是心理安慰。毕竟,谁也不想再经历一次“全线瘫痪”的无力感。